人氣社區

{專題報導}套利?套牢?套房投資面面觀(上)
來源:住展雜誌
相較於前兩年房地產市場的熱銷,今年房市表現雖不如前兩年榮景,但唯一的例外,就是台北市市區之套房產品,延續去年以來的暢旺氣勢,不但供給量有增無減,銷售情況更羨煞一般住宅產品或廠辦之個案。 深受投資人青睞的套房產品,投資報酬率真有那麼高?套利?套牢?其實差別只在決定購買的觀念正確與否。 於民國九十二年下半年起開始復甦的房地產景氣,於九三年年底、九四年年初達到最高峰;當時推出銷售之個案,只要銷售條件不要太差,案案均能在短時間內,快速售罄結案。 當時受快速累積的銷售成績刺激,建商信心大增,大量推案,以至於去年下半年起,市場供給量過大的態勢,已經相當明顯。即便如此,仍有釵h建商因看好房價處於高檔的時機,依然趁勢推出建案,導致今日居高不下的供給案量,已成為短期房市發展的最大隱憂。 建商接力推案,市場供給看似興旺,惟買氣卻並未呈等比成長。這樣的市場氣氛,不僅建商感受最直接,根據本刊每月問卷回函統計,不少消費者也多已認為目前市場供給量過大。 對消費者而言,供給量大意味的是選擇性增加,可以在更多不同規劃的產品中,購買真正符合理想所需之不動產;但對建商而言,卻不一定是好事:消費者選擇增加,自然也意味著個案之間的競爭,更趨激烈。 量多、競爭多,但買氣依然暢旺,近期就只有一種房市產品,在此氣氛詭譎的房市中異軍突起,且深受消費者青睞,那就是─套房。套房供給暢旺 區域特性各不同因套房本身具有的投資價值特殊性,購買套房出租的比例,為所有房市產品中最高者,因此套房可說是房市中最特殊的產品,自成一格。 有人戲稱被股市套牢,是『住套房』。購買套房本身當然也怕『住套房』、被套牢。投資套房究竟是套利或套牢?這個問題,讓我們以從五個W(WHO、WHY、WHAT、WHERE、WHEN),也就是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等五個方向來思考。 WHO─誰買套房?誰住套房? 首先是WHO,可以從誰買套房?誰住套房?這兩大面向來探討。 套房的購買者,大致可分為自住型或投資出租型。在所有房市產品中,套房因低總價優勢,一直是投資客最愛的產品。釵h地段不錯、價格合理的套房案,常能吸引超過五成以上的投資客。 而套房的居住者,不外乎單身貴族、頂客族、SOHO族,或者學生、異鄉遊子,因為居住者的背景、職業各不相同,在管理工作上原本就有一定的困難,這也是為何大樓管理不佳的套房,出入份子較混雜,當然轉手也就不易。 WHY─為什麼要買套房? 單身貴族等家庭人口較少的消費者,因需求空間不大,而選擇購買套房是很可以理解的。那麼,投資客為什麼喜歡購買套房? 最主要台灣租屋人口相當多,只要地段、交通、生活機能等條件不要太差,應該沒有租不出去的問題。且套房的坪數較小,總價帶相對較低,比起三、四房或商用辦公、土地等其他房市產品,套房的進駐門檻最低;只要穩定又持續出租,每月有租金進帳,快速的回本效益確實很誘人。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套房個案,打著『租金付房貸,輕鬆當房東』,以及高達十 以上的投資報酬率等訴求,投資人只要準備一小筆自備款,即可當現成的房東,對於不懂股票、基金等理財工具的消費者而言,確是一個較穩當的投資管道。 但是很多消費者卻疏忽了廣告中的陷阱,實際的投資報酬率,真能如業者所言那般高嗎?恐怕只是業者大玩特玩文字遊戲。投資報酬率的計算方式,通常是以年為單位,以年租金收入除以房屋總價:如每月租金八千元,總價二百四十萬的房子,投資報酬率就是四 ,不過這個數字並無法反應利率、賦稅、維修、空置等問題。 且不少業者為吸引消費者購買,以年租金收入除以自備款,那麼得出來的報酬率數字,自然動輒有百分之十幾、廿十幾的投報率。且出租套房收益,往往須長達一、二十年以上,方能回收成本,如果沒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,在尚未回收成本前轉手出售,也是有賠本的可能性(當然也可能獲利了結)。再者,因為套房總價低,釵h投資者常忽略了套房單價相對較高。為何套房單價高於同區域之一般產品?理由其實與建商的營建與管銷成本較高有關。 試想,套房與一般住家相比,隔間多、衛浴多,在營建成本上原本就較一般住家或廠辦為高;再者,正因為套房總價低,銷售人員要賣上三、四戶套房,銷售業績才抵得上一戶三房或四房,管銷成本自然也高。這些成本因素,反應在房價上,套房單價自然較高。 繼續嬝炕G{專題報導}套利?套牢?套房投資面面觀(中)
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